院长张仲芳和院党委书记熊小刚在公共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1:14点击次数:1108次字号:T | T

院长张仲芳在公共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级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党委和行政,向各位新同学顺利进入江财学习,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支持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和亲友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正所谓“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之乐也”,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大家选择了江财,选择了公共管理学院。
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镶未来!
大家走进的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的学院。学院与学校共成长,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学院遵循“信敏廉毅”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大学精神,凝练出了“慎独尚公”院训精神,即慎而谨行、独而立世、尚而致雅、公而生明。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涵盖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去年12月,为继续做大做强公共管理学科,学校独立设置公共管理学院。新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目前设有行政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土地资源管理系3个教学系,依托公共管理主体学科,建有财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价中心、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海峡两岸不动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根据软科最新学科排名,我校公共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20%,位列第35名。全体公管人正在为建设大气开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公共管理学院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大家曾经翘首以盼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活已经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此,我想提出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筑牢圆梦之基。我们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百年名校的江财梦。对同学们来说,梦想从学习起步,事业靠本领成就。对在座的本科新生来说,大学四年是我们奠定人生发展基础的四年,是需要潜心修练、厚积薄发的四年。奋斗的人生最美丽,远大的理想,需要用踏踏实实地的奋斗去实现。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抓好学习是在座每一位同学大学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光荣的职责与使命。学习,首先要抓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要多读专业书,紧跟专业发展前沿,扎实专业知识基础;要多读中外经典名著,厚实文化底蕴;还要广泛参加社团与实践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不断强化自我能力训练、开阔眼界与视野,促进自己全面而综合地发展。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实现人生的蜕变。
第二,希望同学们厚植爱国奉献的大美情怀。中华儿女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纵观历史,个体只有自觉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和研究生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浪潮正在重塑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厚植爱国情怀,让爱国、奉献成为最亮丽的人生底色。
第三,希望同学们保持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对于本科新生来说,未来四年,同学们可能碰到专业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惑、成长发展的不确定性,还有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经济上的困窘,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博士硕士研究生同学可能面临科研的压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有积极进取的姿态,更要有乐观开放的心态。同时,要克服可能遇到的问题,战胜这些挑战,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正如毛泽东早在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体育运动、多与人交流,始终保持奋斗姿态、阳光心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用智慧和汗水铸就辉煌。
同志们,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江财人、公管人。江财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高度自觉的大局观念。我们公管人同样具有这样的品格。这是我们的事业无往不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学们,梦想之旅已经开启。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大胆追梦,努力圆梦,共创公管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生活开心,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院党委书记熊小刚在公共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新同学:
大家上午好!
初秋的江财,桂香盈袖,香樟迎新。此刻,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相聚于此,共同开启新同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美好未来。(刚才,教师代表刘辉老师、校友代表李晓静老师和两位新生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我们在物色校友代表时,第一个就想到了李晓静同学,她是我们18级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和22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咱们学院学习了七年时间,今年刚毕业考取了学校辅导员岗位,目前在海外教育学院工作。所以请晓静老师来分享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还想补充介绍的是,晓静老师是广东人,但她学在江财,工作在江财,我相信未来也会扎根在江财。所以晓静老师在学院七年的学习时光对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希望大家多向优秀的校友学习。)看着你们青春的面庞、明亮的眼眸,我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此刻,我最想对你们说的是:欢迎大家加入“公管大家庭”!从此,你们的生命将与“公共”二字紧密相连,你们的青春将与“治理”的征程同频共振!(刚才,张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让大家对学院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下,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管人”?我想围绕“公共精神、专业素养、为民情怀”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一、为何选择公共管理?这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座的本科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的可能填报了本专业,也有的可能是调剂过来的,对本专业并不太了解。但研究生新生在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应该是经过了充分考虑的,对本专业应该是有个基本了解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公共管理,究竟学什么?”简单来说,这是一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学问。它关注的不是个体的得失,而是社会的公平;不是局部的效率,而是整体的福祉;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长远的善治。正如《礼记·礼运》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老智慧,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公共管理始终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人民幸福的“压舱石”。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无论是基层治理中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还是应对重大疫情时的“全国一盘棋”;无论是“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还是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创新,每一个公共议题都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去破题去解答。同学们,你们选择的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份与时代同呼吸、与家国共命运的责任。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著名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胸襟与担当,正是公共管理人的精神底色。
二、如何学好公共管理?这是贯穿未来四年/三年的成长课题!
公共管理不是书斋里的玄想,而是接地气的实践;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鲜活的智慧。作为你们的“第一任引路人”,我想送给大家三个关键词,愿它们伴随你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研究生)时光。
第一个关键词:“志”——立大志向,以公共精神锚定人生方向。
《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公共管理的“公”,首先是“公心”。我希望你们永远记得:学公共管理,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服务”。往年,我院有不少毕业生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offer,选择做一名乡镇公务员。他们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后面成长为县市领导,将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想,这就是公共精神的生动注脚。同学们,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多关注社会痛点——社区的养老难题、乡村的教育资源、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把“小我”融入“大我”,让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求同频共振,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重量!
第二个关键词:“能”——练硬功夫,以专业素养锻造治理本领。
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共管理既需要“致广大”的格局,也需要“尽精微”的能力。你们既要学好《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等专业理论课程,也要掌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AI大模型运用等研究方法和工具;既要读懂“顶层设计”的战略逻辑,也要学会“解剖麻雀”的基层智慧。我常对学生说:“公共管理的课堂,不仅在教室,更在社会。”学院也会为大家搭建“田野调查”“案例大赛”“政务实习”等平台和社会实践活动,希望你们主动走出去——去社区听老人讲“加装电梯”的诉求,去企业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去政府部门观察“政策执行”的细节。著名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学问,一定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第三个关键词:“心”——守赤子心,以为民情怀书写青春答卷。
《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公共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民更幸福。去年暑假,我们学院的“乡村振兴调研团”在赣南山区蹲点两个月,他们发现当地特产蜂蜜因缺乏品牌包装滞销,于是帮村民设计了统一标识、开通了直播带货,让老乡们的收入翻了一番。团队成员回来后说:“当看到老阿婆拉着我们的手说‘娃娃们做了件大好事’,我突然懂了什么是‘公共管理’的温度。”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共情之心。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政策文件的每一个字,都关系着万家灯火的冷暖;表格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承载着老百姓的期待。就像郑板桥曾经说过的那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份对民生的牵挂,该是你们心中最柔软也最坚定的力量。
三、学院永远是你们的“温馨港湾”!
同学们,从今天起,公共管理学院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有深耕学术、勤于实践的教师团队,他们会用最前沿的理论、最鲜活的案例为你们导航;这里有互帮互助、薪火相传的学长学姐,他们会分享成长的经验、化解迷茫的焦虑;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实践平台、文化空间,等待你们去探索、去创造。
如果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欢迎随时敲开老师办公室的门。(学院每位专任教师每周都会安排2-3天时间在办公室为大家答疑解惑)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需要帮助,学院的辅导员、行政老师、班主任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请记住: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格的熔炉。愿你们在这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包容差异,更要学会做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同学们,面对人生新阶段,我还想给大家提三点建议:一是尽快转变角色、适应角色。本科新生要尽快从高中阶段的“要我学”转向大学阶段的“我要学”,努力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研究生新生要尽快从“灌输式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努力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二是尽早做好大学(研究生)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三是加强与导师的联系和沟通。我们给本科生也配备了专业导师,大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和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全方位指导。
同学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公共管理的征途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愿你们以“天下为公”的情怀立心,以“善作善成”的本领立身,以“枝叶关情”的初心立命,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属于你们的青春华章!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也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END
编辑: 丽水市莲都区中研教育信息咨询中心
- 上一篇: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顺利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